欢迎访问吉林省密之康药业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医药行业涟漪效应显现 生物制品板块增速最高
按照市场最常用的分类方法,医药行业可以分为化学制剂等7个子行业。
具体来说,化学制剂主要是研发、生产和销售患者使用的“以化学合成方式生产的西药”,其也是拥有最多上市公司及市值的子领域,关键点是药品批文、价格、医保等,代表公司有恒瑞医药、华东医药、科伦药业等;
生物制品公司主要是研发、生产和销售“非化学合成方式生产的西药”。尽管公司数量不多,但子领域不少,核心逻辑皆有较大差异,代表公司有长春高新(生长激素)、康泰生物(疫苗)、上海莱士(血制品)、通化东宝(胰岛素)等;
中药行业主要是从事中成药生产和销售的企业,是A股医药行业第二大子领域,关键点是批文、品牌和销售,代表公司有云南白药、片仔癀、白云山等;
医疗器械板块的特征是公司数量多、产品种类杂,比如,大型设备领域有迈瑞医疗,检测诊断领域有安图生物(IVD)、贝瑞基因(基因检测),专科器械有乐普医疗(心血管)、凯利泰(骨科),家用医疗领域有鱼跃医疗、三诺生物等;
医疗服务板块的公司数量不多、但是成长性极好,代表性的公司有2C端的爱尔眼科(眼科)、通策医疗(口腔)、美年健康(体检),2B端的药明康德(CRO)、泰格医药(CRO)、金域医学(ICL),2G端的国新健康等;
化学原料药主要是药品的上游,负责中间体及原料药的生产,技术壁垒相对较低,关键点是产能、供需和价格,代表公司有新和成、凯莱英(CDMO)、健友股份等;
最后一个板块是医药商业,主要是指产业链的配送和销售环节,前者比如上海医药、九州通等流通商,后者比如益丰药房、老百姓等药店股。
在经历了2018年下半年的调整后,医改政策落地、监管摸索矫正、企业调整布局,2019年医药行业涟漪效应显现。截至2019年12月,医药行业整体呈现先升后降再升后回落的走势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,不同的治疗领域的药物市场增速出现明显的分化,其中抗肿瘤和免疫系统用药领域增长最为迅速,MAT同比增长率为22.2%,远高于增速排位第二的呼吸系统用药和血液及血液形成器官用药。
数据显示,医药板块的各子版块种,医药商业、生物制品和中药板块在收入端增速位列前三,分别是18.95%、16.79%和15.21%(较2018年同期确是承压不少);但从利润端的横向对比看,2019年前三季度的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的版块增速最高,中药板块反而较低。
从短期行业的业绩来看,估计2020年医药工业的收入和利润增速依然缓慢下滑,但依然显著高于GDP增速;从中长期行业发展趋势来看,需求端疾病谱变迁、供给端创新崛起、支付端医保控费都已经非常清晰。近日,创新药医保谈判结果已经出炉,新一批带量采购也已提上日程,改革之势不可逆转。